十五五规划布局氢能,众国央企下场,氢能产业未来五年发展基调已定!
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建议》明确了氢能作为前瞻布局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未来五年氢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调,结合近年来多家国央企的氢能布局,氢能已成为国家能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已知信息,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国家电投等国央企是目前布局氢能的主力军,除此之外,新成立的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也在10月22日设立了涵盖氢能业务的子公司,还有一些地方国企也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如湖北交通投资集团、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国资委直接管理的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央企下场,支撑起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拓荒之路。
就目前氢能产业的状况来看,十五五规划中,氢能产业哪些领域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制、储、运、用”单点突破,协同发展
纵观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链,运输问题与应用受限成为当前氢能市场发展的绊脚石,而盘活市场,终端应用是破局点,因此,自下而上来看,不同产业链环节面临着不同挑战与机遇。

用:氢能终端应用困境主要是其能源属性的变化与传统的应用途径不匹配,氢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在未被明确列为能源之前,属危化品管辖范畴,而在确立能源属性后,原有的危化品管理制度与规范仍旧是终端应用的重要参考,且氢能源应用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在化工、钢铁冶金、建材等众多的终端应用中,氢能因为无有效标准可执行而陷入应用难题。
在新的规划周期中,氢能终端应用被寄予厚望,氢能各类行标在2024年已开始广泛征集与建立,国标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已备案或尚在规划中的大型风光制氢项目有望应用新的标准体系,迎来市场爆发。

运:运输一直是氢能产业链商业化推广的核心瓶颈之一,其难题主要集中在经济性、安全性和技术适配性三个层面,长管拖车运输效率低,且距离有限;液态运输能耗高且技术难度较大;管线运输初期建设成本高。
目前来看,输氢管线是较为可靠且能实现长距离运输的最佳方式,但要在应用市场打开的前提下,形成规模化需求,使其更具经济性。因此,纯氢管线网络的建设有望在新的规划周期提速。

储:储氢目前面临着密度、安全与成本的三重共性难题的制约,高压气态储氢成本较高,低温液态储氢损耗大,固态储氢尚未商业化应用。
材料与技术突破是解决储氢难题的关键,因此在新的市场周期中,储氢材料与技术的研发将成为该领域着重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在材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大规模商用仍需时间。

制:作为产业链上游,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水平在近两年迎来了爆发,ALK单槽功率不断增大,PEM商用项目进展喜人,AEM作为后起之秀,迅速赢得市场青睐,商业化进程加快。但制氢市场仍面临着成本较高,应用规模较小的难题。
随着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以稳石氢能为代表的制氢装备企业已主动开启降本攻关,通过AEM膜、催化剂、膜电极等核心部件的技术优化,外加规模化产线落地,多重降本策略推动AEM制氢成本趋近灰氢,在十五五新的发展周期下,制氢设备将伴随应用市场的扩张迎来新一波增长机遇。
